01 概述
2023年是*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也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,做好能源工作具有重要意义。当前,伴随*31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正式发布,我国2023年能源工作发展格局初现。
回首2022年,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不俗成绩。在确保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,2023年,我国将*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进一步深入推进能源革命,全力保障能源安全,持续推进绿色发展,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坚实能源基础。
从31省区市的能源发展年度重点任务来看,提升能源生产供应保障能力、深化绿色转型、推动科技创新等继续占据重要位置。为了实现能源发展“速”“质”并重,多地将推动煤炭、油气、水电、风电、光伏发电等多领域的示范基地、创新项目建设投产作为抓手,健全、完善产业链结构,为推动能源产业*实现跃升式发展夯实根基。
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来看,各省区市多措并举,为*深化能源革命、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积极布局。例如,内蒙古提出将“提高煤炭弹性产能和应急保供能力”,还要力争实现大型风光基地和源网荷储、风光制氢等场景项目并网装机2500万千瓦以上,建成拓展场景应用规模1000万千瓦以上。
值得关注的是,当前,各省区市制定能源发展战略,多是立足于本地区能源优势,通过做强主导产业,推动地区能源加速发展。例如,广东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风能资源,其在规划中明确提出“支持阳江*风电城、汕头*风电创新港、汕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及工程基地”建设,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,一个集前期制造到后期开发为一体的海上风电枢纽图景已逐步展现。
02 提升能源生产供应保障能力
(一)增强煤炭兜底保障能力
能源发展,需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,要算清煤炭供需的“大账”。当前一段时间,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,也是我国向现代能源体系平稳发展的重要过渡桥梁。2023年,20余个省区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,要*增强煤炭安全增产保供的能力和韧性,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。
在释放*煤炭产能方面,甘肃、贵州、宁夏、云南等省区年内计划新增、扩产煤矿项目,提升煤炭安全增产保供能力。同时,为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,甘肃计划建设680万吨中央和地方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基地,福建将加快煤炭储备基地建设,贵州也将打造“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”,以切实发挥好煤电托底保供作用。此外,安徽、甘肃表示要实施找矿突破行动,推动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实现持续提升。
在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,广西、内蒙古、天津、山西、辽宁等多地明确要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。内蒙古表示,要把淘汰落后机组转为应急和调峰机组,把传统燃煤电厂转为新型绿色智慧电厂,提高煤炭弹性产能和应急保供能力。山西提出要积极布局*环保高效煤电机组,稳妥推进煤电项目“上大压小”。辽宁表示将科学推进抚顺西露天矿、阜新海州矿等矿坑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,加快采煤沉陷区等治理步伐。
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抓手,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、灵活性改造、供热改造同样被视为当前煤炭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。其中,广西、辽宁、吉林、内蒙古、吉林等多省区在加快煤电企业三改联动方面作出明确部署,要求稳步推进煤电机组“三改联动”。其中,内蒙古强调,要扎实做好城镇集中供热用煤、农牧民“暖心煤”保障和清洁取暖改造工作,确保群众温暖过冬;山西明确提出,计划完成煤电机组“三改联动”1600万千瓦,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明确目标任务。
在保证电煤供应方面,贵州、福建表示将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的签约、履约监管,扎实做好电力保供工作。同时,福建计划到年底电煤供应量8000万吨以上,加快528万千瓦在建煤电项目建设,推进480万千瓦现役煤电机组改造升级。新疆表示要推进疆煤外运北、中、南通道扩能提升,推动疆电外送配套煤电和疆内支撑性煤电项目建设,力争疆煤外运8800万吨、疆电外送1300亿千瓦时。浙江计划新增并网清洁煤电装机200万千瓦。
(二)完善电网结构布局
完善电网网架布局和结构,有助于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,推动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。在各省区市发布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,“完善电网结构布局,提升余缺互济能力”成为多地2023年工作重点。
在跨省区电力输送方面,甘肃、内蒙古、青海、新疆等能源富集地持续加快布局、推动跨省区输电通道建设,为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铺路架桥。作为负荷中心,浙江计划在2023年全容量投产白鹤滩输浙特高压直流工程,将为东部地区电力保供、缓解高峰时期用电压力提供有力支撑。江苏将加快500千伏过江通道建设,持续缓解江苏南北电源分布不均衡情况,保障长三角地区能源供应平稳。据了解,截至2022年底,江苏已累计建成500千伏过江通道5条,推动长三角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*提升。
在电网基础设施升级方面,辽宁、青海将持续深化乡村振兴,进一步推进电网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进程。其中,辽宁计划年内建设农村电网5817公里,青海将推动10个大电网覆盖乡用电,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电力支撑。
(三)推动油气增产增供
受国外疫情、地缘政治等多因素叠加影响,2022年以来,*油气供应形势持续紧张,带动我国油气进口受到一定影响。为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,多省区市将推动地区油气增产增供作为2023年的能源工作重点。
在提升油气产量方面,甘肃、贵州、黑龙江、宁夏、陕西、新疆等多省区均制定了明确的产量提升目标,确保全年工作有序、有效开展。加大勘探开发力度,夯实国内产量基础,成为了当前油气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。其中,宁夏将推动盐池千亿方级大型气田、石嘴山煤层气的开发利用,云南预计于年内建成2个应急气源储备中心,加之海南建设中的中海油陵水25—1气田、澄迈油气勘探生产服务基地等项目的推进,均将为提升我国自主保障能力贡献积极力量。
在加大油气运输能力方面,浙江表示,将加强LNG接收站和油气管网建设,新增接收能力300万吨/年以上,新增油气长输管道60公里以上,提升国家天然气干线下载能力30亿立方米以上,以确保高峰时段的电力需求得到满足。同时,贵州将新增敷设天然气长输管道200公里,山东将建设烟台港至裕龙岛输油管道,新疆计划开工建设西二三线果子沟战略安全管道工程,为实现油气资源的优化配置奠定重要基础。
03 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
(一)加强风电太阳能发电建设
伴随“双碳”工作日益深化,我国风电、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展不断加快,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作出积极贡献。为如期实现“2030年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”的发展目标,持续优化地区能源供给结构,加快风电、太阳能发电行业发展在各省区市发展规划中继续占据重要位置。
在提升装机规模方面,北京、重庆、福建、广东等多地提出将进一步深化清洁能源发展,持续优化地方能源结构。不少省区提出了明确的年度装机目标,其中,安徽、河南、吉林、浙江计划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装机超百万千瓦,河北计划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,风光资源优势显著的内蒙古则表示,将力争并网大型风光基地和源网荷储、风光制氢等场景项目2500万千瓦以上,建成拓展场景应用规模超千万千瓦。
同时,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,成为部分省区加快推动能源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。例如,青海计划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*批1090万千瓦建成并网,第二批700万千瓦*开工,第三批1000万千瓦计划目标争取获批。甘肃明确表示,将围绕打造*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,建成国家*、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,实施省“十四五”第二批风光电项目。宁夏将持续加快推进绿能开发,抓好10个大型风电水电基地、11个光伏园区建设,新增新能源装机300万千瓦,占比达到50%。
在完善产业链建设方面,多地区依托自身发展优势,因地制宜加快风电、光伏发电产业链补链强链。例如,风、光资源均较为丰富的内蒙古,力争在2023年风电领域整建制配套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、光伏电池片和组件供给能力达到5000万千瓦。此外,广东省表示将支持阳江*风电城、汕头*风电创新港、汕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及工程基地建设,吉林计划做大做强集风电整机、电机、叶片、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,海南将强化链条式培育、集群式发展,推动风电装备等重大项目投产,四川将支持乐山晶硅光伏特色优势产业试点,江西将打造*光伏*制造业集群……这些规划的确定,将助力地区依托优势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,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。
在推动示范项目建设方面,海上风电项目成为2023年地方发展的主要领域。例如,海南、上海均计划在年内推动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建设,打造地区风电发展的新增长极。
在推进乡村清洁能源发展方面,风电“千乡万村驭风行动”和光伏“千家万户沐光行动”仍将持续推进。同时,吉林明确提出,将推动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建设,并于2023年新下达3001个行政村风光发电指标,实现行政村全覆盖,确保2024年全部投产达效,为推动农村能源转型及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支撑。
(二)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
当前,伴随新能源装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不断升高,维持电力系统平衡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。为保障电网安全有序运行,建设技术更为成熟、容量更大、可靠性更高、经济性更好的抽水蓄能电站,被甘肃、贵州、河北等多省列入推动能源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清单。
同时,青海、云南两地将推动省内水电站建设提上日程。2023年,青海将推动位于黄河上游的李家峡水电站扩能并网发电,加快建设羊曲、玛尔挡水电站。云南也将推进旭龙、托巴水电站建设,做好古水等水电站前期工作。
(三)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
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分支,推动核电行业发展,对于我国优化能源结构、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2021年底召开的*能源工作会明确提出要“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”,2022年全年国内核准核电项目5个、合计核准核电机组10台。从各省区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,2023年,有5省份将持续推动地区核电项目建设,以满足地方能源电力发展及国家能源安全需求。
表5 2023年部分省区核电发展规划
04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
(一)加强补短板锻长板
党的十八大以来,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推动能源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,补短板、锻长板,始终是我国*推动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。例如,重庆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要奋力抓好科技创新,实施绿色低碳等科技专项,集中*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新疆、陕西、甘肃等省区则明确表示,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通过建设产业基地等,带动能源领域技术创新。
针对绿色低碳转型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关键核心技术,陕西计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打造新能源、绿色环保等新增长引擎,广西表示将力争应建绿色矿山全部建成,为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贡献更多力量。
(二)加强试点示范应用
当前,依托重大工程加快创新技术试点示范,切实发挥项目建设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,已成为我国加快提升能源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。尤其是推动新型储能、氢能等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,有望为我国能源发展带来新机遇。
在氢能发展方面,北京、青海提出,要发展巩固高精尖产业,在氢能领域拓展布局。河南、辽宁、吉林、陕西、山西表示,要推动氢能产业稳步发展,依托“氢动吉林”等项目,尽快建成氢能相关的示范项目、产业基地和产业示范区,并布局加氢站等基础设施,拓展氢能在城市中的应用。此外,在推动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方面,安徽瞄准“制储输用”,内蒙古瞄准氢能产业链发展,内蒙古计划主攻制氢环节电解槽和储运环节压缩机、循环泵,力争2023年制氢设备产能达到250台套。
在储能发展方面,从尖端技术攻关、示范项目建设,到储能产业链发展、储能多场景应用,储能行业在*各地多点开花。内蒙古将储能行业发展重心放在了上游电芯制造和下游储能集成,按规划力争2023年储能装备生产能力满足100万千瓦时储能装机需求。广东、辽宁计划加大储能产业化发展力度,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,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。青海、山东预计在2023年分别建成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、三峡庆云二期和华润财金东营新型储能项目,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能力。吉林明确提出2023年将开工建设新型储能设施20万千瓦以上,山东表示到2023年底省内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以上,为推动行业发展指明方向。
05 深化电力市场改革
自2021年11月末发布《关于加快建设*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》以来,我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加快。为进一步提升电力市场效率,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、更多层次内的共享互济,深化电力市场改革、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,被多省区列入年度重点任务之一。
在交易机制方面,不少省区都迈出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新步伐。例如,辽宁计划构建东北区域能源交易中心,云南将开展电力现货试点并建立煤电电能量和调节容量市场,贵州将深化电力现货、绿电、绿证等交易,吉林计划出台支持新型电力系统配套政策,山西将主动参与*电力现货交易规则制定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,这些举措的实施将为我国电力市场改革持续深化贡献积极力量。
在价格体系方面,多地出台相关机制,从交易模式、价格出清模式等方面推动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持续完善。其中,甘肃将进一步深化电价形成机制改革,完善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制度,以更有效发挥电价激励约束作用。吉林将健全电力产业上下游环节价格形成和成本疏导机制,以构建更为明确、高效的成本分担机制,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。